十五五规划下看我国近年工业软件发展:数据源产品居价值链前端
近些年,我国的工业软件应用呈现如下特点:工业企业产品研发从跟随转向引领,设计方法从逆向工程转向正向设计,研发设计类软件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各类创新应用层出不穷,实现跨业务领域的业务贯通、IT和OT的融合、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工业软件通用分类方法有5类:研发设计类,经营管理类,生产制造类,运维服务类,创新应用类。其中,CAD/PLM处于价值链前端,是产品数据的源头。
从CAD/PLM客户规模来看,大型工业企业的投资占比超过50%,中小型企业的需求未充分释放。全球PLM市场集中度高,TOP5市场占比将近80%。我国PLM应用经历了不同阶段:文件管理、PDM、PLM、深化应用与融合创新。“卡脖子”倒逼国产替代加速, 随着国产软件的逐渐成熟,预计十四五期间将会加速。技术相对成熟的管理系统(如PLM)将是本轮国产替代的重点。
PLM作为工业企业研发领域的大型系统,管理的数据多样、用户众多,系统架构和底层数据模型的健壮性与稳定性将决定是否满足大规模工程应用的要求,同时也决定了系统的集成性、扩展性、二次开发的便利性。随着微服务架构等技术的发展,系统技术架构将划分为较清晰的前中后三层:传统的PLM功能后台化(数据模型、流程引擎、数据存储、工具集成等),并封装成微服务;中台连接后台,为前台赋能,提供业务视角的数据建模、对微服务的管理编排、提供低代码开发平台支持前台应用的快速开发迭代;前台开发创新应用,改变传统PLM系统交互界面复杂、用户体验差的顽疾,随需应变。
随着MBD/MBE的应用以及企业对产品系列化、模块化重视程度提升,PLM属于数据源产品,居工业软件价值链前端,应用走向深入。同时,数字主线、中台等新技术的出现促进了PLM与其它系统的融合,企业开始注重跨业务领域的融合与创新。在数字化转型大背景下,工业软件在中小型企业的普及率得到提升,随着工业企业竞争策略从成本优势向科技优势转变,研发投入增加带来软件更新、扩展需求,需求有望释放。加之新兴企业如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产业链的快速成长带来需求增量,数据显示,未来5年,中国研发设计类软件市场有望保持10%以上的增长。





